目前分類:心情日記 (19)
- Feb 14 Thu 2019 15:00
他是你的誰?
- Dec 06 Thu 2018 11:53
舊婚禮,新觀念
- Sep 23 Sun 2018 20:40
保特瓶
- Dec 03 Sat 2016 23:07
Party...Party...

不多年前,在台灣的某個邊陲地方,小弟我開了一個Party。
- Sep 05 Sat 2015 19:01
男人四十
前年乍至台東,小弟剛步入四十,曾閃過『四十自述』的雄心壯志。
思前及後,似乎沒有哪件事情值得寫得轟烈的,怕寫來也是魯蛇日記,於是作罷。
多年前港片『男人四十』叫座一時,故事性高但非通論,無法完全引起所有四十男人共鳴。
所幸張學友不僅是歌神,還是戲精;把這個年齡的男人生活中的表情及反應,表演絲絲入扣。
從他的表情中,看得出男人過四十,每每欲言又止的無奈。
曾經與尊敬的建明學長促膝對談時,告訴我:你還沒到四十,你不知道到四十的時候會有很多問題的...
當時,四十歲並不太遠,但是對於起步晚的我而言,完全不敢去碰觸這樣的雷。
四十過了兩年,比一般同學晚進職場,晚成家,晚得子...
埋頭幾年後,才驚覺時間真的不等人耶!
開始會覺得累、覺得有時使不上力,覺得怎麼生個小病也撐不住。
面對工作,漸漸地對於許多不平衡的周遭,越來越無視。
面對生活,許多熱情有不見的會被激情燃燒。
這樣的感覺,也不知道對還是不對,不過不管對還是不對,也就這樣過下去囉!
感謝大家的祝福,喚起小弟對生日的記憶。
生日是該快樂的,但是也是該審視這一年,有沒有甚麼值得反省的事。
在切開心中的蛋糕前,似乎照例許三的願。
好吧!
第一個願望,希望天下不再有不公義的事,每個人都能適得其所。
第二的願望,希望能夠有能力單獨罩得住我的小三,可以分擔她媽的辛勞。
當然第三個願望是不能說的,第三個願望,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。
也不知道是誰規定的,願望為什麼一定要說出來。
既然要說出來,可能就是要告訴人,那是絕對辦不到,但是真的很希望辦到,而且聽到的人可能和願望以有關。
這種上下交相賊的規定,其實是很有趣的。
- Feb 19 Thu 2015 19:09
回顧
有幸在農曆年除夕上午,看完一般外科的最後門診。
驚慌、忙碌、無助、難過、欣慰、喜悅、開心...,每天融入多種情緒起伏,就這樣又過一年。
是的,又要掉入回憶...
噢!不,是回顧。
有人說:哎呀!到了喜歡回憶的年齡,你老了。
禮記‧大學的典故,湯之,《盤銘》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 」
這是商湯用來時時激勵自己的一句話,反映了古人在道德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。
引申而言,就是希望己身可以在道德修養上不斷有新的進步。
既然要求自己每天有新的進步,那要如何才能知道是否真的進步了呢?
有句曾子的論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是啊!每晚的反省,儒家和有些宗教的睡前禱告,不謀而合。
老實說,以現代人的觀點,有誰真的那麼有閒,可以在睡前好好地反省呢?
有的人一天睡不到幾個小時,不好好把握時間,反省甚麼?
有的人睡覺時間被切割得亂七八糟,哪來這麼好精神反省甚麼?
就是這麼好,又有古人提供一個好方法,這個古人來頭就大囉!
正是至聖先師孔子。
論語,述而有紀載,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
要做到孔子的建議,是在大同世界才存在的,沒那麼容易達成。
首先,在你的周遭要同時存在白天使和黑惡魔,然後吸取白天使的功力,拋棄黑惡魔的穢氣。
這怎麼可能,大家都交過朋友,朋友的型態大多物以類聚、結黨營私、狼狽...,有點太過了。
這樣的情狀下,你的周遭大概不是白天使們、就是黑惡麼們,怎麼可能同時存在。
而且,如果同時存在,要是吵起來,還要做中間人,還甚麼"必有我師焉"。
這時,又有個多事的皇帝說的一句話。
唐太宗說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」
無法做到大同境界,那就用觀察的。
但是世間有幾人可以讀史,而且以史資治,或者說又有多少人可為鏡。
一句古人的話,希望能日新又新,但是多種方法窒礙難行。
於是,"回顧"就是現代我輩,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。
過去的一年,會讓人回憶的就是從台東回來和小女出生。
小女的預產期本來是去年過年後,於是便自願值所有的年班,打算年後接受隨時而來的喜訊。
計畫總感不上變化,小女於年前早產,雖仍趕得上,但是年假一天也沒放到,紮紮實實值五天。
台東,是前一年的記憶,有好的有壞的,但是大體都是好的。
前年,背負師長的使命,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東馬偕。
雖然年紀不小,但仍領著初生之犢的霸氣,希望能在當地搞些事情。
想想在當地的三百多天,只要在台東的一天,沒有幾天是可以好好休息的。
有這麼多刀嗎?
和台北比起來,的確沒有。
可是沒刀的時候,還有很多事情要做,開刀房沒有的器械,要買、要借、要申請。
這些東西,不是拿種子撒在泥土,就會長出來的。
不去想辦法,就只有在下次要用的時候掉眼淚。
有人想開團隊會議。
要有個像樣的會議,很多事要協調,人員要教育,最重要的是有人來開會。
不是每件事都是水到自然渠成,如果不去安排,最後只會浸潤在水裡。
這類的事情,不知凡幾,每件事情都可以讓人忙一陣子。
前面說了許多大話,好像自己做很多事。
嚴格說起來,應該是接觸很多事,但是有很多很多人的幫忙。
有人說,誰要你做那麼辛苦,做那麼多又怎麼樣,一年後呢?
說這話的人非常實際,但是它忽略"潛力"兩個字。
我的角色只是要發掘原本存在的能量,而不是帶來原本不存在的能量。
我們只是要告訴世人,台東可以的(Capable),不是不可以的(Unable)。
一年後,是誰來又有甚麼關係,更何況要來的人,能力比我高上幾個層次。
在這裡,感謝所有曾經和我一起努力過的同仁,可能曾經被我罵過,和我對立過,但是立意都是好的。
同時另一份感謝,是讓我在這一年的時光中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,學習醫術手術之外的很多東西。
離開台東回到都市叢林,最開心的莫過於可以每天都看到可愛的女兒。
帶著僕僕風塵,長途開回台北後,進了家門,女兒看了我一眼,馬上大哭起來。
此事讓我想到一首王昌齡的"閨怨":
閨中少婦不知愁,
春日凝妝上翠樓;
忽見陌頭楊柳色,
悔教夫婿覓封侯。
人生汲汲營營為了甚麼,不過為了吃飯,但是...。
將此拙文獻予大年假日還須堅守岡位的人。
驚慌、忙碌、無助、難過、欣慰、喜悅、開心...,每天融入多種情緒起伏,就這樣又過一年。
是的,又要掉入回憶...
噢!不,是回顧。
有人說:哎呀!到了喜歡回憶的年齡,你老了。
禮記‧大學的典故,湯之,《盤銘》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 」
這是商湯用來時時激勵自己的一句話,反映了古人在道德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。
引申而言,就是希望己身可以在道德修養上不斷有新的進步。
既然要求自己每天有新的進步,那要如何才能知道是否真的進步了呢?
有句曾子的論述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
是啊!每晚的反省,儒家和有些宗教的睡前禱告,不謀而合。
老實說,以現代人的觀點,有誰真的那麼有閒,可以在睡前好好地反省呢?
有的人一天睡不到幾個小時,不好好把握時間,反省甚麼?
有的人睡覺時間被切割得亂七八糟,哪來這麼好精神反省甚麼?
就是這麼好,又有古人提供一個好方法,這個古人來頭就大囉!
正是至聖先師孔子。
論語,述而有紀載,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
要做到孔子的建議,是在大同世界才存在的,沒那麼容易達成。
首先,在你的周遭要同時存在白天使和黑惡魔,然後吸取白天使的功力,拋棄黑惡魔的穢氣。
這怎麼可能,大家都交過朋友,朋友的型態大多物以類聚、結黨營私、狼狽...,有點太過了。
這樣的情狀下,你的周遭大概不是白天使們、就是黑惡麼們,怎麼可能同時存在。
而且,如果同時存在,要是吵起來,還要做中間人,還甚麼"必有我師焉"。
這時,又有個多事的皇帝說的一句話。
唐太宗說: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」
無法做到大同境界,那就用觀察的。
但是世間有幾人可以讀史,而且以史資治,或者說又有多少人可為鏡。
一句古人的話,希望能日新又新,但是多種方法窒礙難行。
於是,"回顧"就是現代我輩,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。
過去的一年,會讓人回憶的就是從台東回來和小女出生。
小女的預產期本來是去年過年後,於是便自願值所有的年班,打算年後接受隨時而來的喜訊。
計畫總感不上變化,小女於年前早產,雖仍趕得上,但是年假一天也沒放到,紮紮實實值五天。
台東,是前一年的記憶,有好的有壞的,但是大體都是好的。
前年,背負師長的使命,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東馬偕。
雖然年紀不小,但仍領著初生之犢的霸氣,希望能在當地搞些事情。
想想在當地的三百多天,只要在台東的一天,沒有幾天是可以好好休息的。
有這麼多刀嗎?
和台北比起來,的確沒有。
可是沒刀的時候,還有很多事情要做,開刀房沒有的器械,要買、要借、要申請。
這些東西,不是拿種子撒在泥土,就會長出來的。
不去想辦法,就只有在下次要用的時候掉眼淚。
有人想開團隊會議。
要有個像樣的會議,很多事要協調,人員要教育,最重要的是有人來開會。
不是每件事都是水到自然渠成,如果不去安排,最後只會浸潤在水裡。
這類的事情,不知凡幾,每件事情都可以讓人忙一陣子。
前面說了許多大話,好像自己做很多事。
嚴格說起來,應該是接觸很多事,但是有很多很多人的幫忙。
有人說,誰要你做那麼辛苦,做那麼多又怎麼樣,一年後呢?
說這話的人非常實際,但是它忽略"潛力"兩個字。
我的角色只是要發掘原本存在的能量,而不是帶來原本不存在的能量。
我們只是要告訴世人,台東可以的(Capable),不是不可以的(Unable)。
一年後,是誰來又有甚麼關係,更何況要來的人,能力比我高上幾個層次。
在這裡,感謝所有曾經和我一起努力過的同仁,可能曾經被我罵過,和我對立過,但是立意都是好的。
同時另一份感謝,是讓我在這一年的時光中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,學習醫術手術之外的很多東西。
離開台東回到都市叢林,最開心的莫過於可以每天都看到可愛的女兒。
帶著僕僕風塵,長途開回台北後,進了家門,女兒看了我一眼,馬上大哭起來。
此事讓我想到一首王昌齡的"閨怨":
閨中少婦不知愁,
春日凝妝上翠樓;
忽見陌頭楊柳色,
悔教夫婿覓封侯。
人生汲汲營營為了甚麼,不過為了吃飯,但是...。
將此拙文獻予大年假日還須堅守岡位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