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80611 專利地獄.jpg

上個禮拜五開完專利討論會後,確定目前題目申請專利機會過低,因此取消申請流程。

如果問小時候的我,長大想做什麼?
一定會說:發明家。
在小學社會習作、作文,或是美術課,只要相關的志願,總千篇一律這麼說。
記得當時常到隔壁書店看些偉人傳記,怎麼都覺得愛迪生最屌。
雖然歷史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,但在小小心靈中,還是覺得能夠給這個世界些什麼,是一件了不起的事。
現代是個愛分析的時代,什麼都可以分析,可我就沒分析過自己到底有沒有發明家的人格特質或能力。
小學的時候,喜歡畫畫兒,幸運地得了一些跨際的獎項。因為讀了『梵谷傳』,怕晚景淒涼,身後旺盛,於是打消藝術家的念頭。
相信大部份的人即便懷抱遠大願望,但是總敵不過環境。
 
歲月是殺豬刀,更是一把銼刀,不斷挫折建構的烏托邦。
長年求學,比一般同儕年紀大才進入職場,賺進第一小桶金的時候,早有同學五子登科。
發明家…是不是就該讓他留在夢裡呢?
 
隨時代變牽,“發明家”的詮釋,也有所變異,尤其和專利綁在一起。
大學唸書時,教半導體元件的老師在課堂上說;世界統計,真正可用的專利只有6%,而實際使用率僅0.6%。
如果翻開專利總覽,幾十年來,多少啼笑皆非的專利,根本不知道要用在什麼地方,真的是這樣嗎?
有個好故事…
1973年3M公司的Spencer Silver在研究強力黏膠時,找到目前便利貼的配方。
當時被同行譏笑,發明這種黏不緊的物質,失去了“黏膠”的意義。
沒想到1974年,同事Arthur Fry將黏膠與紙條結合,創造出便利貼。
是啊!便利貼不就是不需黏太緊,用完好撕不留痕跡…。
1980年後,開始在全美國各地發售,然後變成辦公室熱門好物。
 
發明要有足夠的敏銳,首先要有遠見的眼光,然後要有知行合一的行動力。
因此發明是寂寞的,熱忱常常會被淹沒在孤獨的研究中。
更慘的是,又有多少機會大鳴大放呢?
 
好了!沒有申請專利的壓力,可以自在作自己想做的事,和自己該做的事,何嘗不好…
 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發明家 便利貼 專利
    全站熱搜

    誠誠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